除了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殉国英烈你还知道谁?
2019-11-21 16:47 历史战争 岚靖德93°c
A+ A-1.沈寿昌——“济远”舰帮带
1894年7月25日“济远”等舰船由牙山返航,驶抵丰岛海面时,突然遭到日舰“吉野”等三舰袭击。管带方伯谦躲却入舰舱房备事,而沈寿昌当机立断,登上瞭望台,指挥炮手进行反击。海面上顿时炮声隆隆,硝烟弥漫。突然一发炮弹击中“济远”舰瞭望台,一块弹片飞入了在指挥反击的沈寿昌头部,当场壮烈牺牲。如今沈寿昌的墓址纪念碑位于上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体育馆附近。
字钟卿,1853年出生,福建侯官(福州)人。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,学习轮船驾驶,与邓世昌等人为同学。1876年与同学林泰曾、萨镇冰、刘步蟾、严复等到英国留学,进入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。1880年回国后调往北洋舰队,先后任镇中号炮船管带、康济号管带。1887年往德国接收“经远”舰回国,任经远号管带。
3.邓世昌——“致远”舰管带
2014年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午年,120年前的1894年同样是个甲午年。那一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挑起侵略战争,清政府腐败无能,最终丧权辱国,但是一些爱国将士奋起抵抗,誓死不屈,用鲜血维护着民族尊严,用生命捍卫着这个国家!还有不到60天就要离开甲午年,在此之际特撰写此文,以缅怀那些我们并不熟悉,但却应该永远铭刻的殉国英烈们!(按大体时间顺序)
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,左宝贵率领奉军4营与其他三路大军进驻平壤。日军分路进攻平壤前夕兵力单薄,左宝贵主张出其不意,聚而歼之,遭到叶志超的否决。日军大部保卫平壤后,主帅叶志超竟然主张逃跑。左宝贵力主坚守,并派亲兵将叶志超监控起来。
以上仅是甲午战争中为国殉难的部分高级将领,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烈。虽然至今他们中的有些人还饱受争议,但面对危难时,他们宁折不弯,宁愿一死以殉国, 不愿苟且以偷生,难道就凭这,不值得我们后世敬仰吗?
黄海大战中,超勇、扬威遭到四艘日舰的围攻,扬威舰中弹起火,形势危急。不料此时,“济远”舰竟然转舵逃跑,“撞扬威舵叶,扬威行愈滞,敌弹入机舱”。舰身渐沉,林履中拒绝营救,奋然蹈海殉国。
在掩护退却的战斗中,永山“左臂受伤一处,额颅受伤一处,犹复亲持枪械,击毙悍贼数名”。之后前胸又中敌弹,伤势沉重。“倒地晕绝,忽大呼而起,戈什扶之,坚不肯退”。终因伤重,壮烈牺牲。
9.刘步蟾——“定远”舰管带
字清和,1863年出生,江苏省上海县洋泾镇(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)人。沈寿昌自幼聪明,1875年以第四批留美幼童(同学有詹天佑、唐绍仪、严复等人)赴美国学习,之后在挪威大学攻读理化以及轮机和航海。
10.丁汝昌——北洋水师提督
在黄海海战中,邓世昌指挥的“致远”舰由于护甲较薄,受到重创,且弹药用尽。邓世昌决意撞沉日舰主力舰“吉野”,但不幸“致远”舰遭到日舰攻击,引发鱼雷爆炸而沉没,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,拒绝救援,壮烈殉国。
5.黄建勋——“超勇”舰管带
4.林永升——“经远”舰管带
字子香,1852年出生,福建侯官人。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,1876年获派往英国留学,后在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旗舰实习。回国后调入北洋水师,担任旗舰定远号管带。
字凯仕,1851年出生,福建侯官人。林泰曾是林则徐弟弟林霈霖之孙,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驾驶。后赴英进入留学,进入英国海军军官学校学习。回国后担任主力舰镇远号管带。